張曼娟官方網站與張曼娟小學堂
國中八年級、九年級

〈我與痛〉焦子恩

嫉妒是人們心中最惡劣的種子,它總在發芽後,刺穿人的理性,吸收人的養分,使宿主只剩下被仇恨控制的大腦。這個玩意兒,大家心裡深處都藏有。

一個不會嫉妒他人的人,只是因為沒有見過那集聚眾神寵於一身的人。在小時候,我身心發展時自尊心最強,最渴求被人認同的階段,我總愛跟別人較勁、攀比。而在那時,我遇到了最令我此生難忘的傢伙。他是我的榜樣、我的勁敵,我和他的認識,早在開學典禮當天,在老師要求的自我介紹中,我就認知到這個人絕對是我的知己,一個將演奏鋼琴當成此生志向的人。那一天,彼此聊了很多,我們相互認識,談著自己關於彈琴的經歷與心情,我在他身上似乎看見自己的影子。但他綻放的光芒,清楚劃分我倆的差別。

經過更長時間的相處,我發現我的艱辛經歷、難以掌握技巧的絕望,在他的身上從未看見,反而花了比我更短的時間,把握更多精髓。更令我驚訝的是他的絕對音感,這是非常稀有的技能。能聽出和弦中每一個音符,相當因難,對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而言卻易如反掌而他,就是這種人,一個活生生的天才 。以往生活中以彈琴為立身之本的我,不樂意看見比我更有實力的人。漸漸的崇拜變成仇恨,他處處搶我的風頭,我卻無能為力。嫉妒的種子發芽後,便逐漸茁壯。

我能聽見,渾身被憤怒灼燒的聲音。這天音樂課,老師開放會彈琴的同學上臺演奏,而那位同學則搶先上了臺,彈了一首曲子,技巧性、流暢度和放入其中的感情,都是我遠達不到的程度。突然意識到,原來自己不斷前進,終有達不到的彼岸。在別人閉眼陶醉時,我眼睛卻張得又大又渾圓,雖然我看不見,但我相信布滿血絲。人說心痛最痛,而此時我正感受著那種內心千刀萬剮的折騰,我想發洩,但我清楚那只會更令他看不起。面對同學起鬨要我上臺,我也只是紅著耳根背對他們。

今天回想,其他東西想不起來,記憶最鮮明的,就是那段我最不願回想起的心痛、沉重。最後,我認清自己不再將鋼琴當成自己的唯一。我感覺我終究放下了,也能開始欣賞優美的音樂演奏家。我相信,自己只要有心放下,嫉妒的種子終能根除,也帶來成長。


〈熱可可的氣味記憶〉朱冠宇

童軍課,老師叫我們用木炭生火烤棉花糖,再用兩片無味的餅乾夾起來,再放入一小塊巧克力。拿著夾心餅乾,些許的焦臭輕拂過,正想掩鼻之際,巧克力融化的濃郁撲向我,把我帶回過去。

我突然被冬天的寒冷驚醒,家裡一片灰色。赤腳踏著地面,冰冷到有點麻痺,沒什麼感覺。寒風強烈吹拂,透過窗戶細縫發出的高頻呼叫,彷彿百千個求救訊號同時響起。還來不及反應,又有一高音刺進耳裡,是從廚房來的,應是媽媽在煮水,它們熱烈的交談聲,呼呼呼哼哼哼的。

忽然,一陣溫暖的氣息鑽出廚房門進入鼻子,滾水的交談聲忽的偃旗息鼓,原來是媽媽在泡熱可可。她端著淡黃色的杯子彷如澈夜裡的一盞明燈。「小心,還很燙。」她說。其實不講我也知道。

手捧著杯墊已經是熱的,另一手扶著杯子更是燙手,杯中圓狀的可可被一圈微微的白擁抱,落出的甜令人溫暖。等待熱可可稍涼,是最享受的部分。濃厚的巧克力帶來甜和些許的苦,正因苦澀更能使甜展現出滋味。一下子,整個客廳都泡在可可的懷裡。

冷氣的強風將我帶回熾熱的夏暑,記憶中的熱可可正不合時宜。好吧!拿出一塊巧克力慢慢品嚐,權作熱可可來自寒冬問訊的回應。


〈癌末少女的選擇〉潘辰峰

新聞上有一位癌末少女即將離世,而她想用生物冷凍技術的方式來保存自己的性命,希望能在未來的某一日,再次生活在這片土地上。若我是她,是不願這麼做的。

如果我是她,我絕對不會這麼做。這項技術要花費的金錢相當多,大部分的家庭較難負擔,因此父母親可能得消耗大量的時間、精力來籌錢,或著把辛辛苦苦努力存來的錢花光。此外,即便籌到了費用,冷凍技術也不保證成功,如此一來金錢便如進了黑洞。就算成功甦醒,醒來時世界對自己來說卻已不再熟悉,父母、朋友或許早已離開人世,自己只能獨自承擔這份孤獨。而在被冷凍的期間,父母卻必須天天掛念著自己的小孩,直到他們人生的終點,這將會是個巨大的折磨。

如果這項技術被普及使用,那麼有錢的人便可說是永生了。他們世世代代都能被冷凍起來,如此一來生死不是命運,而是可以交易的,這可謂是一件極為不公平的事。富人能不死,窮人卻只能接受天命。

我認為比起接受冷凍,接受命運更為合理。人們不該享有生死的特權,而使用這項技術的人也只會轉而讓親人、朋友承受自己的不幸,讓自己在陌生的世界孤獨的活著。


〈那天〉張原熙

他讓我了解到,生命遺留下的溫柔,是讓人懷念的最好禮物。

幾年前的某個平凡假日,爺爺照慣例去找棋友切磋,留下我和小咪在家看守。小咪是隻黑白相間的小貓,大抵是被爺爺、奶奶養得很好,身材像一台半掛卡車圓潤,穠纖合度、穿梭自如,一點都不像生活在小公寓中、無事可做的家貓。而牠在這個家中也是我的前輩,已經生活了十幾年,和我這個小年輕比起是成熟多了,就連爺爺出門前,也是叮囑小咪看好我,別讓我亂跑。

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牠從不讓我撫摸牠柔順的毛,常在我看電視時不發一語的盯著我,然後轉身躲進棕色木頭桌椅間的縫隙。這天也是,正當我一邊躺在硬質木椅上,一邊擺弄著旁邊繁茂不知名綠植的葉子時,一邊的大前輩又像在巡視自己的領土般,用高傲的豎瞳望著我。但我早就習以為常,左手拿著遙控器,右手繼續挑逗著綠植。

但過了一會兒,當MOMO親子臺的那隻小毛毛蟲說出休息一下時,我才發現,那傢伙竟破天荒的躺在另一張椅子上,似在休息。本來就對「擼貓」滿懷期待的我馬上坐了過去,輕輕地將魔手伸向了那隻高傲的貓。在摸到的那刻,牠抬頭看我一眼,正當我以為我會死得體無完膚時,牠竟又闔上眼,默許我的行為。貓咪真的好軟,身上的每吋油光鋥亮的皮毛都柔軟得難以形容,難怪愛貓人士會對於貓咪如此癡迷。但還沒享受完畢,牠聽到了爺爺回來的聲音,就馬上過去迎接了。

現在回想那時的溫柔,或許是為幾個日後的離去預告,似乎是在告訴我,以後守家的責任就託付給我了。


〈小學堂的寒食宴〉蕭愛葳

拐進左側的洗手間,很幸運的搶先了前面的位子,細水涓涓流過這雙手的同時,門外花生粉的細緻甜香似乎也穿過了人群,流進鼻翼下方,迫不及待跟著大夥們的腳步,去找排隊的方向。眼前是小學堂老師,圍著滿桌色彩鮮豔的食材等待著我們……

擦身而過之際,隱隱約約瞧見了花生粉,已經鋪滿了盤子上的大圓餅,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張略微透明,又帶著米白色的薄餅。老師問我們有沒有什麼不吃的,我搖了搖頭,沉默了半晌之後,又舉起手指來問那是什麼?「四季豆。」很快,我又對著一堆又一堆的食料表示,我什麼都吃。

經過一道一道的關卡與手續,老師將各種新鮮的菜色依序疊在了潤餅上,排好:高麗菜、豆芽葉、蛋絲和肉片……最後到了曼娟老師的手上,老師純熟的手法,三兩下就將餅皮捲好,交到了我的手上。「謝謝老師!」捧著一大束包著滿滿鮮香的餅,我又蹦蹦跳跳的抱著盤子,回到了教室座位。

從小到大吃東西,我總是喜歡像此刻一樣,先將食物抓到面前嗅個幾下,就像原始生物在進食前要先確認味道一樣。鼻子動了動,餅皮的生麵粉香是我的鍾愛,再拿到眼前觀察了幾下,我才試探的咬了一小口,麵皮疊加的厚實感裡,又包裹著各類菜葉的多樣性,蛋絲夾雜著肉條,鮮嫩的紅白色滋味,一口接著一口,已經連同著花生粉的陣陣香氣全進了肚子裡。

撿起掉落在盤子上的最後一塊菜葉又送進嘴巴,將紙盤拿去教室最後的桌子上疊好。我又咽了一口口水,濃郁與鹹香混雜在一起的潤餅味道,已經永遠留在了腦海裡。


〈手機〉呂品萱

第一次見到她
她對我投懷送抱
腦子一熱
把她從那美女如雲的環境裡贖回了家
我為她買衣裳
為她選配飾
還給她一棟房
她以漆黑深邃的眼眸為我記錄我的著迷瘋狂
以及,難以罷手的控制欲
哦,我的愛人


〈健康〉朱冠宇

奇怪
課本上的字都在跳舞
變形著
最近自己一直沮喪
低著頭看著這世界
也開始瘋狂到裝作一隻蛾
撲向那燦爛的光
不是說
一天一顆蘋果
醫生就會遠離你嗎?


〈「人設」翻車,我怎麼看〉林妍希

人設是一種他人對自己構成的印象,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,都會給自己戴上這層面紗, 將真實的自我藏於面紗之後。而我們要探討的是公眾人物的人設,為什麼大都是虛構的?以及各位「看客」是否有「資格」高高在上的審視別人?

個人認為在欣賞與支持偶像的活動中,要先分辨清楚一件事:我們所喜愛的、在乎的是偶像的什麼特質?相信許多人都會回答:長相、個性、特長。但這些浮於表面的冰山可能遠不及水下的冰島。須知明面上永遠不會擺出黑幕,任何足以令人厭惡的污點在擺出來之前,都早已被拭去,又留下光鮮亮麗的表面供人瞻仰、觀望。

舉例來說之前在METOO事件,被爆出性侵當時年僅十六歲少年的知名男星炎亞綸,如果他在一出道,就將曾犯過的罪以及整過容這些事告訴粉絲,會有人喜歡他嗎?當然不會。所以,誰會把這些事告訴大家?大眾的這種期待無異於癡人說夢。

人設對於公眾人物更是重要,所以當粉絲發現真相和自己以為的大相逕庭,才會崩潰又憤怒的謾罵、抵制偶像。將偶像宣判社會死亡,且永世不得超生。但在看過許許多多類似事件的始末之後,我很想問:「謾罵的各位,你們到底憑什麼罵人?」真正有資格生氣的、控訴的,從頭到尾只有被害人呀!

縱然「翻車」的當事人真的做了千夫所指、罪該萬死的事,但用激烈的言辭譴責他人的網友,既不是法官,亦非檢察官,更不是被害人。沒有人有資格,在未經法律定罪、法院審判,就自以為正義的用鍵盤輪出難聽、刺耳的話來懲罰當事人。

說實話這種正義不是這個社會、這個世界所需要的。若用言語辱罵是有用的,為什麼法律禁止以言語侵犯他人?辱罵若有效,要《刑法》、《民法》何用?靠所謂的正義魔人就夠了。法院、法律、法官全都廢除。不需要了呀!

社會中的人設,是美化一切的香水。不是在「翻車」、「塌房」,毀掉人設之後,傷害人的理由。他沒有騙人,他只是用一些假象營造出一個表面形象。信不信,是個人意願。不能用一個人一廂情願的相信,去指責人騙人。明辨事非、理性看待一切,才是當代人民應具有的基本涵養。


〈我讀〈費納醫師〉後的思考〉林妍希

〈費納醫師〉是席拉赫的小說《罪行》中的一篇。內容講述一個家境富裕、出身大家族又德高望重的醫生費納在結婚之後,因為和妻子的種種紛爭,最終引發殺機。

我讀了第二遍之後才看懂其中涵義,我覺得造就這樣令人遺憾的悲劇,不只有英格麗特一人長年言語暴力,其中還有費納自己心態的問題。

費納自從蜜月那晚許下諾言、發下那致命的愛情之誓後,面對妻子日漸猖狂的羞辱,他只會一昧的忍讓。因為他將自己視為被誓言縛住的囚犯,他將忍讓變成一種愛妻子的行為模式。他不為自己辯駁,因為他早已身陷囹圄,無法掙脫,只能不斷的向地獄沉淪。

而英格麗特,一個在愛情曾受過重傷的女人,卻以此為藉口,自我欺騙,將自身的傷轉嫁於丈夫。她把自己從一個美麗的女人變成潑婦般的惡魔,以言語為武器,以誓言為倚仗,以愛為陷阱,一步步侵蝕費納愛她的那顆赤誠之心。她以為的愛情消散的太快,實則被她以消極的負面情緒揮霍一空。她寬以待己,嚴以律夫,雙重標準又不知收斂。

在一段婚姻中,夫妻雙方的行為及個性,甚至價值觀均會受彼此影響。太過順從或太過強勢都容易埋下引線,激發日後的不定時炸彈。一時的退讓雖然能止住暫時的爭端,可是日後終將堆積於一定的量之後,山崩、瓦解於一旦。費納夫婦就是在消磨完愛意的那一瞬間,衝動而造成的慘案。它不是意外,甚至可以說是意料之內。從兩人日漸疏離的日常相處便可窺見其中一二。

我認為,一段良好、健康的關係是需要吵架的。不管如何吵,吵架才是磨合以及互相理解的良藥。沒有適當的表達不滿的情緒,另一伴要如何知道你的想法?但英格麗特那種太過激烈的表達也不好。其中分量的拿捏,需得好好把握,過與不及都是錯誤。而這就是兩人世界的難處。


〈我的時代眼淚大賞〉許樂

我的書桌亂中有序,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西,有學校的課本、補習班的評量、課外書、筆筒、鉛筆盒、衛生紙……還有一張被我護貝起來的小卡。

看似平凡的一張小卡,背面夾了一張紙條,這張紙條對我來說意義非凡。紙張被折成一個小正方形,貓咪圖案的紙膠帶黏了起來,模樣十分可愛。這是一個男生給我的,我們曾經互相喜歡,如今卻見不到面。其實不是見不到面,而是我不敢再去那裡──曾經與他留下許多的回憶。

我知道他已經不喜歡我了,但我仍舊喜歡他。五年級的暑假,我們在羽球場遇見彼此,同樣喜歡打羽球的我們,很快變成了朋友。直到我們感知都喜歡對方時,突然發生了一件事,打斷了未來的盼望,我開始逃避,不願去見他。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傷害彼此,整整一年沒見面,直到今年寒假,他寫了一張紙條。

那張紙條不是情書,主要在述說我們的回憶,並且約定這是最後一次見面。紙條裡雖然只在訴說過往的美好,但我的眼淚卻一直流。我才知道我從未把他從心上抹去。

最終我把紙條死死黏起,不再勾起傷心的過往以及美好的回憶。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永遠守護他,也守護那段未果的愛戀。


〈我支持經驗機器的上市〉賴韞安

在未來的世界中,有個天才科學家研發出一台能滿足大眾需求的「經驗機器」,是個能讓人在虛擬世界中,重拾原本可能被遺棄的溫暖,創造出那些「幸福人生」的機器。因此如今在各大商場或網路上,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,卻也在世界中浮出了利與弊的兩種可能。

在反對者們看來,可能會產生對此機器的過度依賴,但在我看來「依賴」並不一定是件壞事,反到可能成為進步的一個大跳板。就如同「手機」也被人依賴,卻有多少人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成長與進步,或甚至用手機來工作。當然,並不是每個人都拿手機來學習,也有人沉迷於社交軟體或遊戲,但套用在經驗機器上只要能設定使用時間或限制使用項目,過度依賴則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。

此外,支持經驗機器還有幾個重要的原因,首先是幫助沒有「愛」的兒童,得到他們應有的幸福;再來是對於一些需要醫療幫助的人,得到心情上的改善,能讓人在人生低谷時重新得到信心或鼓勵;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造新東西或實驗出新物品的「效率」,在這虛擬世界中,人類能於機器中在不影響現實生活的狀況下,得到實驗的答案或研發出新的物品,這樣能減少失敗帶來的損壞,或者是實驗中的危險性,能把創造的效率推上人類的高峰。

我知道經驗機器帶來的不完全是好處,可能也有些壞處,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新發明的機器能使人類進步,讓人類文明邁向未來的發展道路,而我知道「經驗機器」的好處一定大於它帶來的壞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