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聽,我們的故事〉──紫石作坊的經紀之路
(編按: 本文著作時間為1999年,故內容所提及之時間皆以當時為準。)
大約在八○年代以前,台灣的作家皆專心從事於文學創作,作品脫稿後便交由出版社統籌發行,有些作家憑藉著寫作實力,加上出版社的製作促銷,締造了極好的暢銷成績。作家與出版社相輔相成,也成為佳話美談。然而,隨著社會日益多元化的發展,出版環境愈見複雜,作家要考慮與經營的層面愈來愈多,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,有時甚至超過創作本身。再者,近年來出版社林立,各類型的文學獎不斷舉辦,也為創作新人鋪起了條條青雲路,看起來晉身作家的機會頗多。然而,觀察這些年來在文學獎中展露頭角的新手,能夠再接再勵,持續創作不輟,在質與量上都引人注目的,卻是鳳毛麟角。與西方出版界相比,我們一直缺少的是對於知名作家與創作新人都很重要的媒介──出版經紀人﹙Literary agent﹚與經紀制度。
對於有志創作的新人,缺乏經紀人的作家之路其實佈滿荊棘,即使文學獎中奪得優異成績,然而,在得獎的光環下,創作變成異常沉重的壓力,常常會有後繼無力的情況出現。便是已經成名的作家,經年累月的筆耕生涯,難免會有倦勤或瓶頸出現,造成身心俱疲的無力感。又或者與出版社交涉時,常常會在版稅與出版條件上來回斡旋,面對出版社不合理的條件也投訴無門。至於出版社也沒有多餘的人力,處理堆積的新人稿件,在新資源的開發與尋找上,必然顯得遲緩。這一切累積許久的問題,都可以因出版經紀人而獲得解決。
英國出現第一位專業作家經紀人華特(A.P.Watt,1834~1914),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,自此歐美地區作家與出版社對經紀人的倚賴愈來愈深,及至今日,美國經紀人公司已超過三百家,大部份出版社只接受作家經紀人推薦的作品出版發行。至於台灣地區則於一九九六年七月,成立華人地區第一個作家經紀公司『紫石作坊企劃創作工作室』。『紫石作坊』以全世界華人市場為經營領域,考量作家與出版社的需要,自一九九七年一月到一九九九年十月,已成功經紀出版各類文學創作共三十四種,經紀出版專集的作者十四位,以經紀方式合作的出版社共有七家。成立三年來,並已將作者推介於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地區。
作家經紀『紫石作坊』的成立,並無前例可循,憑著直覺與熱情,一方面為知名作家尋找新的創作可能,一方面為文壇發掘並培養新血。
為已經成熟並具知名度作家所安排的企畫上,以張曼娟為實踐對象,張曼娟自一九八五年出版《海水正藍》以來,已有十餘年創作經歷,近來卻也在一再尋求自我突破上感到困惑,於是,自一九九七年由『紫石作坊』企劃,協力完成第一部有聲書《遇見小王子》,從創意、形式、錄音工程,乃至於與出版社合作的版稅及條件的商談,皆由『紫石作坊』籌劃完成。在此次經驗中,可以看見出版經紀人為知名作家取得更多轉圜空間,提供更多創意,使作家獲得更多激發與支援。再者,現今作家的活動日趨立體化與多樣化,國內外的演講座談若有經紀人陪同前往,不僅可以避免一些麻煩,也可以加強公關工作,為作家建立人脈和合作空間。過往,中國大陸出版或盜版台灣作家作品的情況相當混亂,曾有不少「版權公司」出現,為作家處理版權問題,並抽取佣金,然而,他們與作家之間的互動闕如,許多作業皆含混不清,衍生更多爭端與糾紛。因此,台灣較具知名度的作家,對所謂的『作家經紀人』常抱著遲疑的態度。
其實,「版權公司」與『作家經紀』有著本質上的差異,並不可以混為一談。在對於創作新人的輔助上,便可以彰顯二者之間的差異性。『紫石作坊』三年來最主要的業務,乃在於創作新人的發掘與培養。新人資源的獲得,包括多年來張曼娟在大專院校課堂上發掘的有潛力學生;從各個文學獎尋覓志同道合的創作者;還有毛遂自薦的寫手。目前『紫石作坊』與新生代作者的經紀合作關係有兩種方式:
(一)簽訂經紀合約
在與新人簽訂經紀約之前,需花費較長的時間,對作者的性格、身心狀態、創作企圖心,做全面的認識與瞭解,彼此判斷有合作的可能,而又能給予作者專業的建議,為其做出較長遠的規劃,才與作者簽訂經紀合約。為保障雙方權益,通常簽約一次以五年為期。
簽約前便展開對新人的培訓,如『紫石作坊』與大田出版社合作一系列的主題愛情故事,「捷運愛情」、「泡沫愛情」、「打工愛情」、「美食愛情」、「旅行愛情」、「花草愛情」、「奇幻愛情」等短篇小說合集,便是以知名作家帶新人,或是以推出「本書主打星」的方式推介新人。又如『紫石作坊』曾與皇冠出版社合作,企劃推出愛情長篇小說『愛情石』系列共十二本,其中張維中、詹雅蘭、陳慶祐各自撰寫兩個長篇小說,他們的作品不同於純文學的艱澀難讀,也不同於坊間羅曼史的淺俗,擁有一群固定的學生與年輕讀者。
在寫作者漸趨成熟並與經紀公司簽約後,『紫石作坊』便為作者規劃寫作路線,並尋找適合的出版社合作。如一九九九年與麥田出版社聯合企劃『麥田新世代』系列,文學獎常客張維中與孫梓評,分別推出個人首部短篇小說集《501-紅標男孩》、《星星遊樂場》。又如曾撰寫過愛情石長篇小說的谷淑娟,以『紫石作坊』對她的性格與生活的瞭解,為她規劃出生動諧趣的愛情私生活雜文,以她個人的十年愛情經歷為基礎,於商周出版社的『城市生活』系列,推出《恐龍週記》,在輕鬆逗趣的情節中,更深入的思索愛情,反省自身。『城市生活』第二本是陳慶祐的《禮拜三的糕餅課》,『紫石作坊』從他學做糕餅與擅長說故事的特質發想,企劃出這樣一本集糕餅食譜、小說創作與精美插畫於一冊的新類型出版品。從落版單的設定、插畫家的找尋與溝通,直到美編人員的一再試稿,都由『紫石作坊』負責完成。作家經紀公司,不僅替作家分憂,也替出版社解勞,《禮拜三的糕餅課》甫上市便倍受好評,並締造相當好的銷售佳績,證明了這樣的運作是確實有效的。
對於已與『紫石作坊』簽訂經紀合約的作者,一旦出版作品,則需安排一系列媒體宣傳活動,如:學校社團與社會團體的講座及演講活動;廣播、電視、報紙、雜誌的採訪通告。今年八月『紫石作坊』連續四場「夏日糕餅會」的座談簽名會,由張曼娟擔任主持人,與作家陳慶祐、谷淑娟、高岱君、張維中、孫梓評,一同至台北、台中、台南與高雄,和讀者面對面溝通,迴響不錯。經由『紫石作坊』的推介,谷淑娟《恐龍週記》也在馬來西亞最大的中文報紙星洲日報上連載,並將於十月間與陳慶祐同赴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巡迴演講。『紫石作坊』成立三年之後,終於實現走向海外華人市場的願望。
(二)專案企劃合作
通常是就已經開發出的書系,尋覓合適的創作者,如:大田出版社的主題愛情故事,向許多年輕的寫作者邀約小說稿,審稿時給予建議或加以刪修。也有與作者單本簽約合作的,如:麥田新世代向張清志邀約《藍色的舞踊》,向譚華齡邀約《春樹流蘇》;商周城市生活向蔣美經邀約《嘿,聽我唱這首歌》,『紫石作坊』與作者簽訂單本經紀約,依約必須負責監督出版社的美編、企宣與發行,新書上市後於書店查補書,也在作家經紀的範圍之內。這種方式使得作家經紀擁有更富彈性的運作空間,一方面不必在雙方皆不夠瞭解的情況下倉促簽約,一方面也能嘗試與更多創作者合作的可能性。然而,『紫石作坊』將視實際情況調整與作家的合作關係,簽訂經紀合約的有可能成為專案合作,專案合作若配合良好,也可能成為經紀約的簽訂對象。
成立已經三年的作家經紀公司『紫石作坊』遭遇的考驗是:如同國外那樣的超級作家在台灣產生有相當的困難,台灣的媒體與社會將太多焦點置放於演藝人員與娛樂界,這也可以解釋近年來作家紛紛向演藝界探路的現象。再者華文市場的開展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困境,一九九八年『紫石作坊』已成功將「愛情石」系列十二本大陸簡體字版權簽訂與布老虎出版社,然而因為兩岸關係緊張,直至此刻仍未獲出版署同意出版。至於星馬地區雖有許多熱情讀者支持新人的創作,卻也因為長期以來盜版猖獗,對正版市場的殺傷力很強,所以銷售成績始終有限。最為作者關心的則是『紫石作坊』的服務性質遠超過營利性質,在經紀費用收取一直偏低的情況下,是否可以長期運作?
從已經成立三年的『紫石作坊』,也可以看出作家經紀公司在台灣發展的前途是樂觀的。在『紫石作坊』工作同仁多方奔走協談下,已經與七個出版社有愉快的合作關係,出版社對於『紫石作坊』的理念與經營方式也都能了解支持,因此,作家經紀人在出版社與作家之間扮演擺渡者的角色,應該已經可以獲得認同。再者,『紫石作坊』對年輕寫作者有鼓勵與引領的作用,創作新人彼此閱讀作品,有著類似同盟的關係,營造出一種創作即幸福的美好感覺。『紫石作坊』的寫作者孫梓評、張維中三年之中不斷獲得文學獎;新人推出的作品也都有良好的銷售成績,使我們相信作家經紀必定能夠打造明日之星,為文壇增添更多生命力。 |